查看原文
其他

速写野草

植南&栎果 植南门市部
2024-09-07

*记录于2023年3月


大家好~我是栎果。设计在读,课余在为自然博物相关做宣传。在关注人类世的各种问题,以及探索不同情境下如何用设计介入。


最初为了养美丽蛾子的幼虫,得先认得出它们的寄主植物……(「寄主植物」指食粮。许多昆虫食性专一,只吃特定植物)。开始「看见」后,认知的视野就被打开了。生态系里的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的,自然环境中物与物的联系比人类建成环境中的更直接且紧密。如果你关心自然,就很难将特定群体剔除出议题。


最近比较关注「草坪留野」的话题。城市里的草地(无论区位),只要割草机没有经过/不打药,草坪上就会冒出非常丰富的野草野花。去年春天封控在上海,错过了暧昧蓝紫色的小鸢尾,今春又到花期,可以去看了!


和鼠兔(上一棒的小伙伴!)于22年秋季,在杭州植物园,看草坪野花~说:谢谢兔兔!


以我所在的华东为例。外来的、原生的植物拥在一起。正值春季,地被植物的物种不同,开花颜色不一,生成各色成片的地块。传粉昆虫也来干饭,小小的、壮实、忙碌、大多毛茸茸或闪着结构色……


想到这样丰富热闹的情景,可以轻易被我们统一采取的一些手段(频繁除草、杀虫剂、单一植物种植、气候变化…)去除掉,很难不让人感到痛心。





我会用「野草」代替「杂草」,就像用「野地」替「荒地」一样。「野」听起来是个更客观更正向的形容词,毕竟语言会影响认知态度,负面词从最初就建立了一种不利的基调。


在自然里的野草只是在生长、被虫鸟吃、借助虫或水或风去繁殖。进入人居为主的城市后,它们所做并无不同,只是叠加上我们的社会环境,它可以是野菜、蛇虫聚集之地、不整洁或经济衰退的象征……


不同人的需求落在一块小小的生存空间上,必然会有很多争议。认知的转变(野草去污名化)需要很多次、不同形式的讨论。不妨走到自己楼下,找一片有野草的草坪,可以什么也不想,就看看它的存在本身。


这会是个复杂、多元、充满生命力的小世界。


23年春,和朋友们在中山植物园




现场速写服务于观察和记录,强调「在场」。摄影容易过于关注“出片率"——拍“好"照片,忽略在场的多感官感知。我认识很多太太进行了长期的速写笔记/旅行手帐(等相似的mapping创作),目的是先积累在场素材,再后续用于室内细化,或者就是为日后回看留存记忆。




啥都想看=没有觉睡。




上图的事,和不同爱好的朋友都干过(笑。


我一直被多样性深深吸引着,无论生物多样性还是人文多样性。想要了解自然环境这一复杂、丰富、多元的系统,就会将不同类群都纳入关注的范围。


虽然都想看,但精力和时间有限。驻地的限制最少,能通过多日积累,去描摹一地相对完整的全貌。大多数情况下是快闪,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当日主要看哪个类群。


22年秋,和当时的同事(一位植物狂热粉~)在办公室附近的河道里捞水生^^





泖汊~ 泖汊在国内语境下,针对人类世的生态问题做了很多落地性实践。

 

Q1:(我理解上)你的许多项目都是从整体生境出发,植物在这些项目里主要承担了什么角色?

Q2:(接上一个问题)分享一个具体案例来聊聊你是如何围绕植物所承担的主要角色展开这个项目的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植南门市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